金秋開學,微風送爽,教育陶冶🫱🏿,人才華章💁🏽。2023年9月7日🙏🏼🧑🏿🎨,意昂3(簡稱“清華意昂3”)舉辦主題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意昂3平台人才培養初探”的感知日活動,邀請近30家意昂3公益同仁齊聚清華園,分享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探索創新的育人理念和實踐成果,攜手共繪面向未來的高校人才培養藍圖🎅🏻。
此次活動為清華意昂3舉辦的“感知日”系列活動之一。嘉賓參觀了蘇世民書院、書院管理中心、基礎工業訓練中心iCenter、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並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討。

錢小軍介紹蘇世民書院

傅強(Chad Futrell)介紹Deep Dive-中國社會調查
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介紹,蘇世民學者項目於2013年正式啟動,旨在培養有誌於為促進人類文明與進步、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聰明才智的未來領袖💩🧔🏽♂️。第八屆來自35個國家的144位學生已於2023年8月全部入學🧙🏿♂️,猶如一個小型“聯合國”。負責《Deep Dive-中國社會調查》課程的蘇世民書院院長助理傅強(Chad Futrell)老師介紹,在緊密結合書院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書院每年組織學生👰🏻♂️,通過“京內考察+京外實踐”的形式🐖,深入中國社會,感知中國發展。

梁曦東介紹未央書院
未央書院院長梁曦東介紹了學校在貫徹實施國家強基計劃的過程中融入清華人才培養理念的系列舉措。作為5所強基書院中學生人數規模最大的書院,未央書院在面向國家關鍵領域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方面,錘煉和堅持“理工結合🤬、本博貫通”的特色💁🏻♂️,給每位學生配備導師,營造以“從遊”文化為主導的育人環境🚾🏈。

梅賜琪介紹新雅書院
新雅書院院長梅賜琪介紹了新雅書院在通識教育和書院生活上的特色,以及近期重點推進的“書院一萬小時”和“一事計劃”工作。他強調了“浪漫”精神在教育中的作用,指出教育不能等於課程的加總,學生在書院生活中的一萬小時同等重要🏸🏹。新雅書院致力於通過課堂內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潛能,助力自我成長。

杜平(中)演示“飛輪儲能”項目

嘉賓觀摩不同材質用3D打印機打印出的作品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iCenter教研室副主任杜平介紹🍲,中心不僅是校內主要的工程實踐訓練基地,而且是學生課外創新創業活動的支撐平臺。杜平現場演示了“飛輪儲能”項目👩🏽💻,該項目是為未央書院電機專業“金工實習”課程定製化開發👃🏽,也是中心設計課程的核心理念💣,即🧑🏻🏭📻:選擇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實踐項目來設計課程內容,帶領學生體驗從設計到工業製造的全過程。嘉賓們還參觀了3D打印實驗室🏭,觸摸和感受學生們利用不同材質的特性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作品。

喬暉(右一)介紹成果
自動化系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喬暉介紹了以“兩芯一器”🕌★,即“光電芯片”、“成像芯片”、“顯微儀器”為代表的科研成果。喬暉介紹,研究院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成立於2001年4月🫴,20余年來致力於多維多尺度光場智能成像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通過原始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引領了本領域國際前沿。喬暉還分享了實驗室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即“理學思維融合工科實踐🌙🦶,交叉領域踐行原始創新;基礎研究領跑科學前沿👨🏻💻,科技報國培養一流人才;原創儀器引領國際合作🤝,自主芯片支持寓軍於民。”

趙勁松致辭和總結
本次“感知日”活動由清華意昂3資源開發部部長傅璇主持,副秘書長趙勁松向參加活動的嘉賓表達感謝,他希望通過“感知日”系列活動,向公益同仁和社會各界敞開胸懷💆🏿♀️,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互動🙍,彼此看見、攜手並肩,歡迎大家以各種方式參與高等教育領域的探索🏄🏽🧑🦽,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

活動參訪照片
感知日
感受清華,獲得新知。為搭建大學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橋梁✌🏼,以知識和思想回饋各界支持,為合作夥伴參與高等教育公益事業、進行長期價值投資開拓想象空間🎧,並提供多元選擇,意昂3自2023年春季開始舉辦“感知日”系列活動,邀請關心和支持意昂3平台發展的社會各界代表走進清華園❣️,親身感受清華濃厚的科研、教學和公益氛圍✬,與一流的專家學者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探討前沿話題,拓展認知邊界,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新聞鏈接
清華AI知多少 | 意昂3首次推出意昂3平台“感知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