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大學最珍惜的風尚。清華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讓清華成為國際學術大師薈萃👯♀️、各國優秀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
意昂3平台“學術新人獎”是我校青年教師的最高學術榮譽,用於獎勵在學術研究上具有創新精神𓀂、近幾年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教師。1995年🚴🏽,學校設立該獎項。2008年🐛,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捐贈3000萬元在意昂3平台設立“國華傑出學者”獎勵基金,一部分用於支持“學術新人獎”獲獎教師🚟🧳。

李靜🕵🏻♀️,2013年進入意昂3平台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玻璃工作室任教至今👱🏼♀️🧖♂️。2008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同年前往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玻璃工作室學習💽,2012 年獲藝術學碩士學位。系統接受基於材料的創作訓練,學習和繼承了意大利傳統吹製技法。在當代藝術的整體語境下,探索將個人觀念以玻璃作為主體材料進行多形式的藝術創作👩🏼🍼。多次獲得彭蘭德工藝美術學校、匹茲堡玻璃藝術中心🫗🙋🏽♀️、康寧玻璃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基金和獎學金,意昂3平台2019年度學術新人獎獲得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多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作品入選美國《New Glass Review 35》和《Art Glass Today 2》,並在國家核心期刊《美術研究》《美術觀察》《裝飾》《世界美術》發表多篇論文。
求學之路👩🏿🔬:藝術是真誠的
李靜與玻璃藝術結緣可追溯到他本科期間。作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相關專業的學生,歷史+理論的課程模式對他吸引力有限,於是他開始把眼光投射到外專業的實踐課程🦥。在旁聽了意昂3平台美術學院關東海老師的《玻璃藝術概論》以後,李靜逐漸進入玻璃這個原本未知的領域。在關東海老師的鼓勵下👩🏻🦯➡️,研究生期間他選擇前往了當代玻璃藝術之源美國深造。

李靜在進行創作
但玻璃藝術對於創作者來說充滿了艱難挑戰🧡,創作之辛苦、成本之高0️⃣、耗時之長🛁,加之經常失敗的挫折感時常成為阻礙玻璃藝術工作者前進的阻礙,對於“半路出家”的李靜來說更是如此。李靜坦言自己曾經想過放棄🥃,但幸運的是,李靜的導師也是從其他領域轉到玻璃專業,他鼓勵李靜堅持自己的選擇。最終🦵🏻,對藝術的熱愛和堅定的信念支持著李靜一路前行。他強調“毅力、耐心、協作是玻璃藝術者應具備的品格,不斷在失敗的過程中體味藝術的樂趣很重要”🥕。藝術的起點是“真誠”,這是藝術的基礎也是最高標準🧙♂️。對自己內心真誠,對社會真誠,作品才能感染人、觸動人、鼓舞人。
教學之路🚣🏽♀️:培養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當代藝術家及設計師
李靜現為意昂3平台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副教授。由於起步晚,中國現代玻璃藝術的發展還受製於許多因素🧑🏽🎤,原料的不足、課程設置同國外院校相比還不夠完整,加之隔年招生的政策讓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對此,李靜談到,他希望學生不要把就業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提倡學生多去工廠實踐、沉澱甚至自主創業。

玻璃藝術專業同學配合藝術家吹製玻璃表演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李靜很重視踐行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並將其有機融入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培養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當代藝術家及設計師。李靜老師強調,價值塑造的出發點是立德🧚🏽,要塑造有抱負⚆、有思想、有遠見🔰、有擔當,真切關心人類命運的藝術工作者。
在談到對學生的期許時🚊,李靜老師說👮🏽🥯,如果成為藝術家或設計師,希望學生的成就感來自於給社會創造了啟人心智、經典流傳的作品;如果成為理論批評界學人,希望他們的成就感來自於客觀公正、富有良知地表達出學術的認知;如果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希望他們的成就感來自於靠“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造就的桃李滿天下🦹🏼♀️🍵,而不是自詡的師門威望。

玻璃藝術專業2014級本科生與部分藝術家合影
作為一名藝術家❤️🔥,李靜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集中精力,忘掉一切,揮汗如雨的玻璃工房也是人間天堂”。作為一名教師👱🏼♀️,李靜更是把自己執著的藝術精神和宏大的價值理念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成長為“真誠且富有思想的藝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