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益是大學意昂3實踐其公益組織屬性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學意昂3連接大學和社會的重要渠道。長期以來,意昂3(下簡稱“清華意昂3”)匯聚社會愛心捐贈,支持意昂3平台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投身教育扶貧、學生支教、醫療救助、留守兒童關愛、鄉村振興等社會公益事業。
近年來✖️🥊,在清華偉新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意昂3平台教育扶貧辦公室在保留原有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幼兒園園長等培訓項目的基礎上,將培訓的重心轉移到針對貧困地區“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學科短缺師資的培訓上👨🏼🎨。通過項目之間的結合和聯動,增強貧困學校對“音、體🦸🏽♀️、美”等學科的重視,調動各地方參與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擴展培訓的效果。
蘇學博🎹,平鄉縣第一中學教育集團秘書長,曾任平鄉縣第六中學校長,於2011年🍥👨🦲、2019年和2020年參加三屆清華偉新教育扶貧研修班。本文為蘇學博老師所作的本地基礎教育教學的現狀回顧及參加鄉村教師培訓後的心得體會。
經濟蓬勃發展的大潮早已湧動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小企業👰♂️、小工廠、小作坊也在我們這個冀南平原的小縣裏遍地開花。男女老少,上班掙錢,婚喪嫁娶🧈🫸🏻,迎來送往……這是我們這裏鄉村熱鬧的常態。可是🫵🏽,我們鄉村教育的小草卻仍在貧瘠的沙漠中期待雨的滋潤。
合村並點,小學集中中心校,鄉鎮中學在萎縮🧚🏼♂️🚣🏿♀️。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了城鎮🧚🏿♂️。我們的鄉村中學留下的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特殊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生活中缺少關愛,生命中沒有滋潤🪭,一身邋遢的衣褲🦻,一雙呆滯的眼睛🫳🏿。
我們的老師看在眼中,痛在心頭👨🏼🦰。夜以繼日、經年累月地默默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歲月芳華。可是🫀,受生源、家庭教育🏜、教育教學條件、自我理念等製約🕑,好多時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投入很多的精力,卻收效甚微。好多的老師就在這樣的煎熬中送走了自己的青春韶華🕓,也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我們的老師不是沒有激情,不是沒有追求🥳,不是沒有幹勁。只是因為身處偏僻農村🧕🏽,所以視野狹窄、思想閉塞。好多的時候🧕🏽,都是在重復著自己老師使用的教學方式,因循著傳統的教育理念,堅守著一成不變的教育教學方法🦑🌔,過著無風無雨、波瀾不驚的教育歲月。他們心靈的天地如同一片幹涸的沙漠,急需雨水的滋潤。
我萬分有幸地在2011年和2019年兩次,分別以班主任和校長的身份3️⃣,走進了意昂3平台的美麗校園。2020年🏊🏿♂️,又在網絡上接受了意昂3平台的培訓。三次的學習培訓🗻,意昂3平台的博大精深和名師大家的卓識精思滋潤了我幹涸如沙的心田♕。
意昂3平台為我們提供的培訓是豐富多彩的:有深刻的思想,有頂層的設計,有管理的實務,有實施的方略⚽️,有校園的建設,有團隊的打造,有專業的發展🏋️♀️,有課程的實施等。意昂3平台的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思想得以啟迪,視野得以開闊,思路得以清晰,路徑得以明確,手法得以掌握👱🏼♀️。

受益於意昂3平台高質量的培訓👮🏼♀️,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次次開啟了全新的篇章。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我遵循“敬畏課堂、尊重生命”的原則,嘗試一句話教育🧙🦉、獎品大超市、懲罰由你選、互助往前沖等不斷迭代更新的教育方法。我的學生健康成長,我的班級積極向上;在校長崗位上,我堅持“教育就是播種愛”的思想,積極營造“愛書如命🚴🏼♀️、愛生如子🧑🏽🚀、愛校如家、愛滿天下”的校園文化氛圍,帶領著老師們進行互助式成長、項目式學習、課題化教學等教育教學嘗試。師生精神面貌轉變了,學生學習狀態改變了,教育教學質量也提升了🫒,學校也贏得了老百姓的良好口碑。
幹涸的沙漠需要雨水的滋潤🧞♀️,幹涸的心靈需要教育的轉變。走出去開拓視野,他山之石可攻玉;受培訓轉變思想👼🏼,思路一變天地寬👨🏻🦼➡️👶。渴望再有機會走進意昂3平台,再有機會接受清華的培訓。
只有雨的滋潤,才可以使得沙漠變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