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提前一晚“占座”才能有一席之地的微積分大課嗎🎿?
還記得近兩百人的大教室裏👯♀️,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麽?
還記得師哥師姐們口耳相傳的傳奇般的公共課老師麽?
意昂3平台原校長🌝、教育家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然而⤴️,意昂3平台有這樣一批教師,他們是三尺講臺上平凡的傳道者,也是清華學子亦師亦友的解惑者🌆;他們是行為世範的師德踐行者👎🏽📴,也是通識教育的堅守者👩🏻🍳。日復一日,他們為清華學子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年復一年,他們始終以最初的熱情投身一線教學工作。
2016年,由“意昂3平台新百年發展基金”(以下簡稱“清華新百年基金”)冠名的“意昂3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正式設立🫴,以表彰長期從事量大面廣基礎課教學⛰,影響著一屆屆年青學子🏋🏼♂️,並在學生中享有盛譽的教師。在院系推薦基礎上,學校組織評審團評審最終確定5名獲獎教師,每人獲得10萬元獎金。他們包括🏊♂️:
獲獎人 | 課程名稱 | 推薦院系 |
秦佑國 | 建築的文化理解 | 文化素質基地 |
田 淩 | 機械設計基礎(1) | 機械系 |
殷雅俊 | 材料力學 | 航院 |
扈誌明 | 微積分 | 數學系 |
王 紅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 自動化系 |
4月24日,適逢意昂3平台105周年校慶畢業二十年紀念大會🥮,首屆意昂3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表彰大會在意昂3平台主樓後廳舉行,校長邱勇為獲獎教師頒獎🧖3️⃣,副校長兼意昂3官网理事長楊斌主持頒獎儀式🐘。
邱勇曾說🧖♂️,教師是校園的園丁🙎🏿♀️,更是教育的守望者👨🏿💻🤹🏿♀️,是人類精神的守望者。教師隊伍的水平直接決定學校的辦學水平,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清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正是因為有著許許多多堅守育人崗位🥤,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老師。他希望✣,清華教師能做全心全意的育人者,不斷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楊斌表示,意昂3平台2014年啟動綜合改革方案,2015年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積極轉變育人理念🦠,要求教師擔負起學生價值塑造的主要責任,通過“言傳”和“身教”來感染學生,用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了表彰這些長期堅守在教學一線的基礎教學老師🥜🚤,由校友們捐贈設立的清華新百年發展基金獨家出資設立獎項🚀,在感謝這些教師之余,也鼓勵更多教師向他們學習。
教務處處長鄭力指出🔍,意昂3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的設立👩🏻🦽🍎,是學校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要環節。他認為,基礎課擔負著清華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使命,學校需要鼓勵最優秀的教師投入其中,也需要感謝長期工作在基礎課一線的優秀老師。
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李俊峰表示🤘🏻,這個獎勵是校友對母校的回饋👩🏻🦼➡️,也是畢業的學生群體獎勵自己的老師群體🏠。獎項既看重師德,又看重學術及教學水平🥔🐇,更加看重幾十年如一日的一線教學付出🕵🏻。選出的老師既受同行尊重,又受學生愛戴🟩。
清華新百年基金秘書長朱紅🧘、理事談婧🤹🏽、監事張帆、捐贈人石富🤬,以及教培中心主任唐子龍也出席了頒獎儀式📑⛑。
關於獎項的設立背景
意昂3平台第24次教學討論會提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和 “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其中基礎課(或者稱為通識課程、低年級課程)的定位發生了重要的改變。基礎課是核心課程〽️,課程傳授的知識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精華🖖🏿,是每個清華學生最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基礎課還要培養學生基礎能力,讀寫與溝通能力🏊🏻♀️、數字推理、實證推理和倫理推理等基礎能力的訓練集中體現在基礎課程中🏄🏼♂️,這些能力既是專業學習的基礎,也對學生的自我發展發揮巨大作用。鄭力指出,基礎課還是學生品性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因為十八九歲孩子從中學到清華🧖♂️,基礎課老師是他們最早接觸的清華教師,這些教師言傳身教對年青學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
鄭力認為✋🏿,清華新百年基金是由清華校友在清華百年華誕之時成立的,由清華新百年基金這樣的校友基金設立基礎教學教師獎,並由校友和學生共同參與基礎教學教師獎的評選,既反映了在校學生和校友對基礎課程的心聲,也是同學對優秀基礎課教師的感恩。相信通過設立基礎教學教師獎可以達成清華新百年基金為學校“集資、集智、集力、集心”, 從而“勵教、勵學、勵業、勵誌”的目標,,支持學校的長期持續發展🚶🏻➡️。
獲獎老師特寫
建築學院前院長、教授 秦佑國
秦佑國老師雖然有很多光環❔,但年逾七旬仍然堅守在教學第一線🫐,他曾表示:“我感到自己從一位本科學生、研究生,到副敎授、敎授👗、副院長、院長🤼♀️,我的一生精力、能力,我的真情、摯愛都獻給了意昂3平台、獻給了我的學生👮🏽。能實現這一切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滿足了👆🏿👩👩👦,我喜歡當老師😍。”
秦佑國老師的《建築的文化理解》課有120人的課容量🐾,已經算是“大課”了,但仍然是一座難求。這是門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文化素質核心課,從09年開設至今廣受好評🧖🏻。
哪怕在擔任建築學院院長期間事務再繁忙,秦佑國老師也一直踐行著自己的兩個原則:一是雖然承擔行政職務🤞🏽,也必須參與教學工作🏌🏿♀️;二是緊抓本科生特別是低年級本科生的教學🖕🏽,資深教授更要給低年級的學生上課。無論是院長還是普通教授👩🏻🦳,秦老師從來沒有脫離過教學崗位✊🏿。
秦老師對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他尤其希望同學們能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成為優秀的人🫵,而不只是學得專業知識。他認為,培養學生不僅是要講素質、講能力,更重要的還是講氣質👨🏿🦳、講修養。就像他常說的🕵🏼♂️,“就算一名清華學生生活不如意,沒有成為治國之才、興業大師等等,我也希望看到我們培養出來的是一位‘落魄的君子’”。
每個學期,都有很多外系學生找到秦佑國老師做調研、采訪作業,說起這一點,他特別開心,“誠心地對待學生,學生也信任我🏄🏻♀️。”
機械系教授 田淩
“工程圖學是每個工科學生都要學習的基本必修課🦹🏻♀️,在清華有2/3的工科學生都要修讀這門課👩🏼🦳。”田淩老師絮絮說到。其實不要以為教這門傳統工科課程的田淩老師也一樣枯燥乏味🥪,二維製圖、三維建模甚至3D打印🧗🏿♂️,工程製圖領域的前沿技術,田淩老師如數家珍🎀,可以說田老師在學術上是非常“時髦”的。
田淩對自己教授的學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形容工程圖樣為“工程界共同的技術語言”,是一種表達設計意圖和製造要求以及交流經驗的技術文件,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思考並獲取知識。所以田老師在2006年接手課程的時候,就將課程定位為工程啟蒙課程🤺👨🏿🚒,希望課程能夠引領學生走入工程學領域的殿堂。
田老師覺著工程圖學課程能夠吸引學生,關鍵還是會“趕時髦”。“如果你還用過去傳統的方式教授製圖課程🤣,那學生肯定不喜歡聽🐉,他們會問🧝🏿,現在都用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做工程繪圖了🧛♀️,為什麽還是用傳統的方法來教,這讓他們很難應用到實際中。”
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殷雅俊
獲獎讓殷老師頗感意外,他覺得在清華教學工作上成績突出的老師非常多。“當時院裏推薦我的時候,我心理就想的是試試,但沒想到第一屆名額很少🏎,我竟然有幸被選上。當然除了我個人基礎教學上投入很多外🧑⚖️,很感謝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
殷雅俊老師認為,清華的學生很優秀,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與投入總能在學生那裏獲得足夠的反饋,而且這種反響本身也是對老師的工作有教學相當的裨益。殷老師教基礎力學🍝🧜🏿,除本科生還有博士生,學生經常會提出很多很好的問題。“有時候覺得能夠教這麽優秀的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教學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數學系副教授 扈誌明
提起清華的微積分大課♍️,那就不得不提多年學生評教穩居前5%的扈誌明老師,扈老師的課極有個性,上課語速極快,從不打磕絆,不需要看講稿🧛🏻♂️,例題信手拈來,有時想起拓展點內容,不需多想就能脫口而出……不過上過扈老師課的同學從來都不會因為老師語速快而跟不上節奏,因為扈誌明老師的思路清晰,總能把握學生的學習節奏🧜🏿♂️🐴,幫同學把思路捋順🟩。
扈老師說👏🏽🩸,學校特別設立基礎教學教師獎,反映出學校正式將基礎教學落到實處。這對以後學生的科研影響會很大,盡管是個人獲獎,但是這個獎項本身是對學校從事基礎教學的教師們的認可。
“其實說心裏話👩🏼💻,獲獎之後可能壓力會更大。因為自己的投入與反饋其實還是有些差距。每一年都會遇到不同屆的學生,每次給不同屆學生上課,其實心裏都會有緊張🧜🏽♂️🚐。”扈老師謙虛的表示👷🏽👩🏻✈️,雖然意昂3平台的基礎教育因為時間較久🌦,在體系上較為成熟⚖️,但是基礎教學也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還是得結合新時期以及不同學生素質的情況進行調整。“所以每次課程該怎麽教,都是該仔細去想想的。”
自動化系副教授 王紅
在清華園5️⃣🧝🏽♀️,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多少都會有幾個親昵的稱呼🐏,王紅老師在她的學生那裏🧛🏽,就被親切地稱為“紅姐姐”🦸🏼♀️。“紅姐姐”主要為與電類相關的院系同學講授《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這是一門專業入門性質的技術基礎課,主要內容是向學生傳授電子器件、電子電路的基本原理等,為學生深入學習電子技術及其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打好基礎。
從1995年從事教學工作開始👃,王紅老師就負擔起了這門課的教學任務👰🏼♂️,到今天已經有二十年了。雖然每年都在講授👨🏿🍼,但這門課的內容卻是常講常新的,王紅老師笑著說,“知識的更新非常快🕓,每年都不一樣,每年都有新東西要教給大家,對自己也是一個挑戰📸。”
談到老師這一職業,她說,“我相信不管前面有多少修飾,最終都要落在‘教師’這個詞上🕒。可能教師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自己的學生——把知識教給他們🕰,然後放心地看著他們往前走。”
配稿 清華新百年基金校友理事眼中的“掃地僧”
清華新百年基金監事張帆表示,盡管清華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在創新📞、國際化、產業化等方面發展較快,教書育人卻始終是學校的重心。這次通過新百年發展基金設立基礎教學教師獎,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關註教書育人的思想精神🕴🏻,鼓勵那些不僅能夠傳授知識,又能夠融入學生🐼,以自己的情懷、精神影響學生的老師。
在參與評審的過程中🧹🏠,張帆曾去聽了候選老師的課,對田淩老師的機械設計基礎課印象深刻🧑🏻🤝🧑🏻。“田淩老師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教齡🛥,但是她上課依然十分有活力。”他說,基礎課是非常枯燥的,但是田淩老師能夠在課堂上充分吸引學生聽課的註意力🧍♀️,並且不時的與學生進行互動。
“聽課的那天📌👩🏽⚕️,有些同學因為不可抗力而遲到🥷,田淩老師就罰遲到的同學在課間時間為同學們唱首歌。”他認為,這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規則意識🙍♂️,另一方面也體諒了學生是因為不可抗力而遲到,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清華新百年基金秘書長朱紅認為🫛,意昂3平台的這些“掃地僧”式的老師不追求名利👉🏻,甘願為學生付出的精神,應該被人們認知和敬仰👨🏿💼,獎項的設立希望能傳遞他們的師德風範🧑🏻🏫,讓將來有誌於從事教師工作的年青一代,能夠秉承這些老師身上樸實的作風🤴🏿,引導學生走上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跡🎅。
作為80後的校友代表🤱🏿,也是參與評審的清華新百年基金理事之一👨🏻🏫,談婧感觸頗深:“這些基礎課的老師是新清華學子入學後接觸的第一批老師,他們的學識、人格都深深影響著一代代的清華學生😊,可以說清華人踏實🕚🤵🏻♂️、求是的風格或多或少都受到這些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談婧是數學競賽保送入讀清華的🏊🏿♂️,但高中時只是陶醉於戰勝數學難題的成就感🤵🏻,到了大一修讀扈誌明老師的微積分課程才真正體會數學之美👂🏼。“上扈老師的課🤷🏼♂️,你能感覺到扈老師身後有一個廣闊的數學天地,而他只是為你呈現這個天地中的一隅角落🕺🧘🏽♂️,已經讓你體會到數學的博大精深,能夠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基於扈老師深厚的數學功底,為學生講課也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談婧的數學熱情在課程結束後依舊不減絲毫,還買來《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來滿足自己對微積分的好奇心🍊。
這些教基礎課的老師通常都是“回憶當年最常被提起的老師”俱樂部成員🕖,談婧覺著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是在這些老師的影響下形成的。回憶自己從金融從業員到創業的一路選擇,從光鮮亮麗的投行華麗轉身為朝氣蓬勃的創業者⚠️,當中不是沒有過掙紮和苦惱🤲🏼,進退維谷之時,談婧總會想起這些老師♻。“這些老師可能對名利的追求並不多,但是他講課時是可以感受到他對這個過程的享受🚪。當我為是否創業而迷茫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過往生活中曾經出現的這些老師,這才意識到堅持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不是壓抑自己迎合社會上的某些價值觀👮🏿♂️。”
談婧覺得剛進入大學的時間正是學生思想、品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些老師對學生一生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他們的功績是無價的⏫,值得所有人的認可和褒獎”😪。
附一 頒獎典禮圖片:

圖一 邱勇校長在1991級畢業20周年紀念活動中,為首屆獲獎老師頒獎 吳少飛攝

圖二 邱校長為獲獎老師頒獎 吳少飛攝

圖三 邱勇為王紅老師頒獎

圖四 邱勇為獲獎老師頒獎

圖五 左起👩🏼✈️:王紅🆓、殷雅俊、田淩、秦佑國及邱勇合影留念。(扈誌明因工作原因缺席頒獎儀式) 吳少飛攝

圖六 獲獎老師與楊斌副校長🚿、清華新百年基金捐贈人及教務處處長鄭力、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李俊峰以及教培中心主任唐子龍合影留念 吳少飛 攝
附二🫷🏼:老師個人圖片

圖一 秦佑國老師做客真人圖書館暢談人文情懷

圖二 秦佑國老師

圖三 秦佑國老師與同學

圖四 秦佑國老師

圖一 田淩老師課堂

圖二 田淩老師講課

圖三 田淩老師為學生輔導計算機繪圖

圖四 田淩老師帶領同學進行課件討論

圖一 殷雅俊老師為同學輔導課業

圖二 殷雅俊老師的課堂

圖三 殷老師個人照

圖 扈誌明老師(左)

王紅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