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動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熱點,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所引發的社會必然反應。目前我國正處於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正是公益行為伴隨GDP的增長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政府主導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也正在有力地推動著公益事業的快速發展。
而體育(包括職業體育和體育賽事)具備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傳遞健康正面的理念)🦹🏽;並通過體育賽事活動的整合5️⃣,將各類高價值資源運用到改善社會環境👮🏽♀️、解決社會問題中去等社會價值。一般來說🏃,體育的平等性、教育性、融合性使其成為傳遞正面社會引導的媒介。
這就使得公益與體育的結合成為必然。但是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仍處於發展起步階段,體育產業的發展仍缺乏規範的市場和體系,而體育公益活動主要依靠政府,缺少體育公益活動的發展氛圍❓,體育公益活動的整體實施過程缺少完整的法律規範體系以及優惠政策等🍶,這些都製約著體育產業及體育公益事業的發展。

意昂3平台體育產業基金捐贈及啟動儀式
體育公益減少產業發展不平衡
意昂3平台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認為,中國的體育公益大致分為三種形態,第一類形態是一些公司通過“你鍛煉我公益”的方式來去推廣體育運動,一方面促進社會大眾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通過這個方式真正的去回報社會。最典型的是一些機構按照用戶捐贈的步數🆑,轉換成一棵樹或者一些資金,這種形式一方面滿足了體育的公益元素,激發了更多的人參與體育運動,也讓更多的人養成一種運動的習慣🖐🏼。“對組織而言✍🏿,通過這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獲得了消費者和這個組織平臺之間的粘性🦹🏽♀️,進行高頻的互動,意味著更多潛在的一些商業機會,操作成本也比較低🧑🤝🧑。”
第二類是在賽事當中的公益行為,比如公益馬拉松🤏🏻,通常是通過馬拉松為某些慈善機構或組織籌款,或者某些商業機構為馬拉松捐贈善款,“有時也有一些公益跑者,為公益籌款而跑馬拉松”💹。
第三類是企業通過贊助或捐贈某些顯性度不高的活動來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些企業包括常見的體育俱樂部🤾🏽,比如首鋼男籃俱樂部,他們會組織類似籃球進社區,或者支援貧困地區學校、教孩子們打籃球等活動🪃。“雖然這些職業俱樂部具有很強的商業屬性,他們的酬勞都是按分鐘計算的⚇🧓,但這些活動基本是沒有商業價值的,而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與第三類相比,第一類和第二類顯性度是比較高的,第三類如果是大型體育機構可能還會有一定的顯性度,小的一些公司甚至和體育看上去都沒關系的公司更多的就是一種公益行為了。”
王雪莉認為,體育公益的興起對社會的良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目前中國人的體育習慣仍處於養成階段👶🏼,養成階段意味著它需要一些動力因素🦸♂️。“我們所說的第一類體育公益活動🙂,最典型的特點是賦予了你一個偉大的意義。當我們使用平臺健身時,不再僅僅是為了自己☔️。如果僅僅是為自己,可能今天就偷懶了🕒,但是如果健身還為了更遠大的公益目標👩🏿🚒,自己可能就會堅持,這也促成了鍛煉習慣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中國體育的發展又是非常不平衡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可以一年消費幾十萬的冰球💂🏼♀️、馬術🚴🏽♀️、高爾夫這樣的運動項目,可有些地方孩子可能連一雙好的球鞋🫲🏽、一個能夠真正教他們的體育老師都沒有。商業體系下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只能不斷加大這種差距,而體育公益的相關行為實際上是在有意識地縮小差距🪼,使得體育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能夠得以實現。”
體育與公益的另類結合
在體育產業大發展的階段,也是在公益事業步入快速發展的特殊時期,體育產業與公益事業以另一種形式結合——意昂3平台也在熱心校友的捐贈之下成立了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2016年5月,意昂3平台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近春園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意昂3平台副校長楊斌共同為中心的成立揭牌,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楊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鮑明曉🤘🏼,英邁傳媒集團合夥人史丹丹🙅🏽,李寧品牌創立人♈️、集團董事長兼執行主席李寧等校友和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新清體育公司捐贈儀式 石加東 攝
研究中心依托經管學院,旨在充分發揮意昂3平台學科齊全🕺🏿、人才密集👩👩👧🧚🏻、體育傳統深厚的優勢,創造性地開展緊密合作研究,發揮體育產業一流平臺的作用,為落實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戰略、推動體育產業升級及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王雪莉認為,捐方支持學校成立研究中心的初心,除了校友史丹丹對學校的熱愛之外,更重要的是她對體育產業的熱情和投入💆🏽。“史丹丹校友會親自參與中心的很多活動,積極的溝通使得捐方和中心能夠無縫對接,達到多方面的高度融合,這是中心成立初期能夠良好運作的一個重要前提↙️。”

中心成立儀式上王雪莉主任致辭
作為國內頂尖的一流學府,意昂3平台卻在體育產業研究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不像學校很多其他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就能夠依靠清華的優勢學科開展工作👩🏻🎓,在中國原有的體育事業和競技體育體系中,清華是沒有話語權的。”王雪莉坦率地表示🔭,雖然清華擁有久遠的體育傳統🌄,也擁有一批優秀的國家級運動員,比如射擊隊的易思玲等,但是清華作為綜合性大學,體育相關工作是歸教育部管理的,沒有參與過競技體育層面重大政策的製定。“不過這種先天不足的優點就是我們沒有‘歷史包袱’👩🏻🦼➖。”
首先,沒有話語權就意味著不是既得利益者,沒有預設的立場,也不存在路徑依賴👨。其次,中心的成立正好趕上了體育產業的東風——《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即46號文)的推出,“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意味著需要新視角來審視和發展。”王雪莉認為,中心依托經管學院🕜,產業研究是其長項。“所以中心開始註意的兩件事情,第一是我們不直接進入到政府和政策端(G端)🫰,因為對於中國體育改革的政策藍圖,我們沒有研究積累🥋,並不像原來專業大學的專家對政策脈絡非常清晰。第二是雖然大學裏有些精英運動員,但是我們也沒有更多切入精英運動員層面的研究(A端),因為目前中國專業運動員都是競技體育體系裏的🤯,其成長路徑和發展現狀我們也缺乏第一手的信息和了解。我們認為B端和C端是我們擅長的😤。”
B端為公司⛽️,這些公司包括做體育產業的投資者🧏🏿、賽事的運營方🙅、體育俱樂部、體育傳媒等。而C端為消費者,體育產品和服務的參與者和觀賞者🏀,“哪個產業都有B端和C端,體育產業也不例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去年到今年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圍繞對於體育產業的剖析和拆解來進行的。比如說我們做體育營銷案例分析大賽🧑🏽🍳,在中心成立初從國外引進了六本體育產業方面經典書籍的版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出版了其中三本,還有三本將9月份出版,這些努力是要將真正的體育產業的結構呈現出來🚹。”
中心成立一年多來,不僅將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中的體育管理、體育營銷🤌🏼、體育領導力等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編譯,並對國際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熱點進行探察和思索,主動開展了賽事IP評價🫲🏽👨🏼⚖️、體育營銷、聯賽外援政策😌、俱樂部球迷服務等課題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每周二、五堅持推出原創研究綜述和產業觀察文章。中心逐漸從B端、C端慢慢地拓展💊,又深入到了G端和A端🤡🖊,承擔起相關委托單位的關於產業規劃、賽事策劃以及專題研究的課題。“現在中心在做的課題包括中國田協的馬拉松產業規劃,自行車協會委托的自行車運動產業規劃👩🏿⚕️,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牽頭的東北地區冰雪運動產業的發展規劃,以上都是傳統意義上的G端🤾🏽♀️。目前我們和A端也有合作,體育產業高管課程有退役的優秀運動員,我們通過和冠軍基金的合作,為優秀運動員的職業發展做一些工作。”

體育營銷案例分析大賽

中心從國外引進版權並翻譯的圖書
做頂級智庫組織
王雪莉說♍️,中心未來的長遠規劃是做頂級的智庫組織。今年會集中力量在一些專項的點上形成更強的影響力💽,比如體育營銷專題研究的深入⛷,服務國家戰略的論壇和研討會🎞⏫;除此之外,“我們今年除了舉辦體育營銷案例分析大賽,還會開辦體育產業公益創業營🧑🏼🌾,通過招募體育產業相關的創業公司項目,經過封閉的兩三天的創業營活動,幫助創業者與投資人更好地對接。我們對報名的創業團隊收取低額的報名費🥴,在活動結束後🙆🏿♂️,再將這些錢以創業營的名義全部捐給貧困地區的學校,用於購買體育用品。”
王雪莉最大的願望是“推動體育產業清華系的崛起”,作為一個清華人🦩,她最引以為傲、同時也引以為戒的就是“行勝於言”🤸🏽♂️,並以“要做就要做好”的目標不斷激勵自己。她真誠希望能有更多校友和熱心人士支持中心未來的發展,加入到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行列中來🧕,共同為體育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文/意昂3官网 彩雯